刊頭

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

2014 06 06 西嶼鄉石滬概況 吳淑莉 039

西嶼鄉的外形好似一尾頭部朝東的海馬,北部在跨海大橋以西的海域礁棚較廣,東部面臨澎湖內灣,除了二崁海域外,礁棚皆屬短淺,西部面臨開放的外海,以池西灣及學仔尾半島淺坪最盛,南部的外垵海域多屬垂宜下降海崖,礁棚並不發達。
  西嶼鄉一向半農半漁,地理建滬的條件並不優越,全鄉石浘共142口分屬11個村,真是是村村有石滬。最多的是由池東、池西兩村合稱的小池角,以49口掄元,大池23口,外垵19口緊隨在後,連最袖珍的小門村都有擁有兩口滬。
  石滬的類型以最原始最簡單的弧形石堤居多,共達101口,幾乎占了鄉滬總數的72%,除了二崁的舊滬,小池角的大滬、大池的大滬為超過300公尺以上的大型石浘外,其餘皆屬小型的畚箕滬。單滬房石滬23口,以竹灣的外潭542公尺居首,超過300公尺的也僅有6口,雙滬房石滬則僅見於竹灣新潭滬210公尺。整體而言,西嶼石滬總數雖佔全澎1/4強,但也屬於中小型滬。
  目前除了赤馬、垵兩村石滬仍保持較完整外,大池石滬已破損逾半,橫礁、合界、竹灣、二崁、小池、外垵均破壞嚴重,幾近於廢棄狀態,老祖先們殫竭慮的文化遺產淪落到如此地步,到底誰該怨誰?
序號村里名稱
1
2
3
4
5
6
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daweir.npu.edu.tw/calculate01.php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